第三十三章 乌骓-《匡扶汉室》
第(1/3)页
辛毗很擅长察言观色,方才他一边听庞统高谈阔论,一面偷瞄曹操的神情。
曹丞相初见庞统时便兴致寥寥,纯粹是给韩嵩一个面子;等到庞统以春秋决狱自辩,似乎还真有点吏能,就给他个机会继续说;然后庞统点评州郡官吏人物颇为到位,这确实是曹操需要了解的人才情况,他渐渐萌生兴趣。
可从庞统“论英雄”起,曹丞相脸上的神色,就明显变得不耐其烦了:与天下豪杰厮杀了快二十年,这其中还有无英雄,难道我自己不清楚?直到庞统最后竟大夸周瑜,说他会让曹操折鳞,曹孟德更是不屑一闻。
见此情形,早已引弓蓄势多时的辛毗遂立刻起身,朝庞统射出了致命的一箭!
“丞相!臣刚收到急报,是关于南郡诸县最新情形,其中便有方才庞士元力荐的临沮县长向朗,已于数日前弃官,不知所踪!或是投刘备去了。而秭归县令李严,也在我军偏师前锋抵达接收县城时,挂印西奔,逃亡益州!”
此言一出,厅内哗然,若此事属实,那向朗、李严身为一县主官,有守土之责,其罪过可远比那庞林要大啊!
前南郡太守蔡瑁立刻叫嚣道:“丞相,臣以为,向朗、李严二人身为县令带头叛逃,应按律严惩!李严是南阳宛城人,家眷或在身边,但向朗是实打实的南郡人,家在宜城,应即刻缉拿向氏全族,以儆效尤!”
他又目视庞统:“至于庞统,堂堂功曹,掌一郡士吏进退,竟公然向丞相举荐叛逆,再思及其弟叛行,用心恐怕不良,也须严查!”
蒯越也抓住机会,讥讽道:“德珪,这就是庞士元的‘识人之明’啊,他自己不是说了么?拔十失五,犹得其半,如今力荐三吏,而竟然亡其二人,不亦可乎?”
蔡瑁义愤填膺地说道:“异度兄此言有理,幸亏瑁当初没听信其言,若全按庞统的的推举来定官,南郡十八县,不得有一半多的长吏叛逃?”
其余如王粲、窦辅等人,也纷纷加入攻击庞统的行列,事已至此,连韩嵩、傅巽也没法为他说话了。
而庞统呢?从始至终,他就一直在原地垂首颦眉,徐庶知道他在想什么:李严与庞统并无深交也就算了,但向朗可是他们知根知底的同门啊,其性情品德一清二楚。想必连庞统也没料到,过去一向温文尔雅的向朗,居然在这关键时刻,选择背离宗族利益,弃官而走!
只有徐庶知道其中缘由,在庞统来江陵做官的这几年,向朗依然与新野保持密切的联系,尤其是诸葛亮,向朗最是敬佩,视之为“圣人”,孔明的向背,自然会影响到向朗的去留。
而此时,庞统终于抬起头来,却是望向徐庶,仿佛知道此事有他从中作梗。
但面对众人的质问,庞统却抿着嘴似乎不打算自辩,毕竟前后诸事加起来,已经足够曹操对他这个人盖棺定论了。
曹操确实觉得,庞统是在刻意效仿战国时公孙衍等人的纵横者言,夸大其词,拔高周瑜这等小儿辈,无非是想让自己相信,江东有雄才,必须用他庞统才能对付,如此便可得到重视,类似的伎俩,这十余年中,曹操见过太多太多。
“庞士元。”
曹操点了庞统,对他做出了判决:“你识人不明,举荐有误,看来功曹一职,确实不适合当下去了。”
听闻此言,韩嵩一慌,但曹操接着又道:
“可方才听你对春秋决狱颇为熟悉,且精于吏事,那就先暂任南郡狱曹掾吧,抓捕向朗、李严乃至于投敌的官吏士人等事,就由你亲自去督促。办得好了,就算是亡羊补牢,若办不妥,便自己住进牢中去罢。”
好家伙,庞统直接从萧何的工作,变成了曹参,虽然看上去秩禄没变,可权力已大为缩水,庞统这是被降职留用了啊。
言罢,曹操就挥挥手道:“元直,带庞士元下去。”
面试彻底失败,庞统默然无对,只朝曹操一拜,便与徐庶并肩而出。等二人离开厅堂后,曹操才笑着对韩嵩道:“德高,你献上的这枚橘子,还有些青涩酸苦啊,得先放在荆山云梦的枝头上,再养一养,才能吃。”
曹操见识过真正的“王佐之才”,他身边的荀彧、荀攸、郭嘉,都是此种人物,个个都有真才实学,曹操能有今日建树,这三位皆有大功。和他们相比,庞统就太过于稚嫩了。
第(1/3)页